提升法治素养、 助力乡村振兴——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开展专题法治讲座
发布日期:2022-10-17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为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知晓率,加深社会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10月14日,由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办、科研处协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专题法治讲座在钱淮村和淮南联合大学召开。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洪莉、法律事务教研室老师程宇赴钱淮村会场。

程宇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对法律援助的含义、形式和范围、申请程序及实施过程等内容,运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案例一是“法律援助中心对农民工袁某某提供法律援助”,介绍了法律援助律师如何无偿为一级伤残的农民工袁某某依法争取到继续治疗的医疗费,以及一次性工伤保险长期待遇共60万元的成功维权案例。案例二是“律援助中心为未成年人张某某等5人涉嫌盗窃罪提供法律援助”,介绍了法律援助律师从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维护被援助人合法权益考虑,如何与办案检察官、学生所在的职业学校方面积极沟通,为五名实施盗窃罪的在校大学生争取到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的处理结果,最大程度上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会场在八公山区钱淮村村委会会议室,村两委全体干部、驻村工作队、部分党员同志及村民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了本次讲座。分会场通过腾讯会议直播,淮南联合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法律事务、学前教育等专业近400位学生通过腾讯会议视频远程收看。

本次讲座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法律援助案例,对我国《法律援助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无论是线上的学生还是现场的干部群众,均了解了我国法律援助法“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立法宗旨。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我国法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对法律的尊崇和信仰。

(撰稿: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程宇 核稿: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马莹 编辑、审稿:宣传部 熊瑛)